枣阳:创新管护农田水利工程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

本文转自:湖北日报
【枣阳:创新管护农田水利工程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】
枣阳:创新管护农田水利工程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
多收少收在于肥、有收无收在于水 。 采访人员从枣阳市水利局获悉 , 该市坚持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管体系为基础 , 创新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 , 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。
地处鄂西北岗地的枣阳 , 是鄂北地区农业种植大市 , 现有水库389座、泵站1586座、堰塘19991口 , 形成了大岗坡、石台寺、华阳河、熊河、沙河、吉河、邢川七大灌溉防洪体系 , 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(市)、全国食品工业强市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称号 。
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、建管用脱节等问题 , 近三年来 , 市级财政加大投入 , 每年安排100万元本级预算 , 通过“以奖代补”方式 , 对节约用水、工程管护较好的单位、组织及个人进行奖补 , 并积极统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、水毁工程修复、移民和一般债券资金 , 用于工程整修养护 , 有效解决部分工程老化失修、破损严重问题 。
枣阳:创新管护农田水利工程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
建管并重 , 压实管护责任 。 枣阳市水利局组建工作专班 , 每年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进行检查考核 , 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, 建立整改台账 , 明确整改责任人、整改标准、整改时限 , 全面履行运行管护职责 , 从2020年开始 , 开展检查考核4次 , 发现问题51处 , 已全部整改 。
根据农田水利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和权属关系 , 枣阳针对不同经营管理主体 , 探索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 , 以塘堰、机井、小型泵站及支渠以下小型渠道等农田水利工程为例 , 有54%的工程采取以大带小管护模式委托大中型灌区管理单位 , 发挥行业优势规范管理;33%的工程采取“服务+管理”模式交由用水者协会 , 发挥其服务优势规范管理;13%的工程采取“用管一体”模式交由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等主体 , 依托市场优势规范管理 , 因地制宜、分类管理的多元化管护模式 , 促进了全市2万多处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管、有钱管、管得好 。

    推荐阅读